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是重中之重。文化传播学院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集中实践教学中,文化传播学院实践课程特色突出,精彩纷呈,实践效果显著。亦是生动的吟诵表演,亦是正规的模拟会议,亦是镜头前的采访表演,亦是摄影师般的户外取景,还有精彩的广告提案和营销调查。集中实践教学在凸显专业特色的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1)集中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秘书学专业设置的是“摄影摄像及作品展览”和“模拟会议”;广告学专业的课程是“广告策划专题活动”和“营销专题调查研究”,广播电视学专业是“新闻播报及节目主持训练”和“校园风云人物专访”,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实用文体写作模拟实验”和“诗词吟诵比赛”。同学们首先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分组,经讨论拟出初步的实施方案,经专业老师指导后做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之后大家便根据方案细节进行实践操作,实践周结束时进行统一的作品展示和汇报演出,精彩纷呈的活动展示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4级、2013级学生分别在“营销传播专题调研”、“紫苏产品开发与营销传播”、“商务谈判与商务礼仪”“OTO教学理念下的竞赛方案质量提升”活动中坚持“自己策划、自作创意,自己联系,自己执行”的原则,进行策划创意执行一体化学习,打通专业课程界限,将《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广告摄影》、《广告设计》《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等诸多课程打通,使学生在集中实践教学中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而增强了对广告专业价值的认知,提升了广告专业能力和心智。
2)集中实践教学与专业赛事相结合。
201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集中实践教学课程是“基础写作训练”,我们的实施方案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传承愚公精神,助力中国梦” 大学生网络文艺作品大赛。2014级的新闻传播学类的集中实践教学课程是“摄影与摄像课程设计”,我们就组织学生参加河南省传媒商会发起组织的河南省高校首届微电影大赛。学生不仅参加校外的比赛,在专业内部也进行比赛。汉语言文学专业组织诗词吟诵比赛和摄影与诗歌原创作品大赛,学生参赛的热情高涨。
以参加比赛的方式来组织集中实践教学,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有热情,有兴趣,我们在校内组织初赛,优秀的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兴趣。二是有实践成果,要么是1万字的文学作品,要么是微电影、微视频还有网络杂志和ipad数字多媒体作品。去年广播电视学专业组成了28个团队,提交人物专访影片28部。这些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三是最后阶段的比赛,各专业精心组织的作品展示或者是汇报演出,教研室全体教师现场打分,现场颁奖。这种展演形式,既有比赛,又有娱乐,既展示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保障措施。
自2013年开始设置集中实践教学课程以来,文化传播学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一是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方案多元化,实现从单一课程、一种技能到多门课程、多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拓展,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细化集中实践教学方案,把各个专业每门课程的方案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节,集中实践结束后,要求各个专业从以下四个方面反馈集中实践:(1)实施方案;(2)实施过程;(3)成果和效果;(4)总结(问题、反思、建议等);三是学院对集中实践教学给予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对表现优秀的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在任课教师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下,学院的集中实践教学进行的有声有色,亮点不断。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使同学们增强团队意识的同时,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