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
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12年5月,前身为1985年8月设立的中文秘书系。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2个一级学科,涵盖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6个本科专业,拥有传媒经济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为河南省一流专业。 学院下设秘书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文学通识6个教研室和1个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并设有中原华人华侨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022年底学院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博士38人)、行政管理人员9人。学院有本科生898人,研究生5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1个教研室获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同时,多名教师在全省举行的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教育主管部门授予“教学标兵”称号。近5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9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1部,在全国核心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同时,学院还拥有一支来自媒体和省外高校的外聘和兼职教师队伍,与26家媒体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外聘媒体兼职导师29人。 文化传播学院具备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拥有图文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演播室、视觉传达工作室4个实验室。传媒实验中心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学专业系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系校级特色专业;文艺学学科系校级重点学科。学院教师主编的应用写作教程入选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学院教师主持的多项教学改革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文化传播学院现有在校生951人,拥有雄风广告社、大学之道国学社、悦读经典读书协会、海棠诗社、新媒体协会、网络文学社6个学生社团。学院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挖掘文化育人资源,建立起涵盖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宣传矩阵,形成网上思想引领的强大合力。“财大文播院”微信公众号、“小播周聊”栏目、“文小播”QQ、学院微博均引起师生高度关注。“悦读经典”读书会、戏曲改编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四月风诗歌朗诵大赛、秘书节等成为学院的特色活动。学生参加多项国内有影响的专业赛事,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学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学生考研率逐年上升,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进名校进一步深造。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专业) 按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专业分流,专业分流的原则是:在尊重学生意愿,按照自愿选择并结合学生第一学期学习成绩绩点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流。分流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专业。第三学期开始执行分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所属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本专业依据当前社会文化状况、人才需求形势,走国学化特色建设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国学功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在公务员、现代传媒、秘书、编辑出版、企业管理、教育等岗位和对外文化交流等行业就业。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具有审美鉴赏力和创造性思维,深谙中国文化内涵,了解人文学科走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关于语言和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备古典哲学文本的阅读、考据和阐释能力,可以熟练地搜集、利用和处理文献资料,从事独立的研究和写作; 4.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文字编辑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和公关协调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社会人文关怀鲜明,心智稳定且健康,积极投入社会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道德自律和社会关怀意识。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哲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国学通论、美学原理、易经、论语、老子、佛学精要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文学创作大赛、基础写作训练、诗词吟诵比赛、摄影摄像与诗词创作展、实用文体写作模拟实验、文学主题论坛。 秘书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所属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毕业生能在各类党政机关、工商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全面辅助领导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秘书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秘书工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全面辅助领导开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阅读与理解古今汉语文献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协作创新和文化传播能力,以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学 核心课程: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公文写作与处理、秘书文档管理、社会学、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商务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新闻写作、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摄影与摄像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阅读推荐书目,完成读书笔记,参加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实现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专业模拟实训、创业教育、毕业实习等。 新闻传播学类(含广告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 广告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所属学科:新闻传播学 培养目标: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多重需要、具有厚重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和成熟心智的品牌传播与运营的策略型复合人才。 培养要求:完成本科程课程金字塔体系学习,即以五课一体(基础性新闻传播类通识教育课程+提高性专业基础课程+进阶性专业核心课程+个性化专业选修课程+职业实战发展课程群)为主,以创意与策划应用领域、集中实践教学、广告行业实习、全国性广告类大赛、创业项目规划及执行、毕业设计策划等其他环节的应用为辅的综合性、个性化、定制化的课程模块体系学习,从而达到上述培养出具有两个能力层次的品牌传播与运营的策略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广告学及主要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能够较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实际营销传播问题,寻求解决实际品牌营销传播问题的方法途径;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互联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广告学及主要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问题; 6.适应社会多重需要、具有厚重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和成熟心智的品牌传播与运营的策略型复合人才。 主干学科: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广告学概论、市场营销调研、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心理学、广告文案、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摄影摄像、广告媒介与应用、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广告、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实效促销、广告文化、广告美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实务模拟等)、专业项目实战、数字营销平台运营、国际类专业赛事、全国性专业赛事、创业项目规划及执行、毕业策划、毕业实习等。 新闻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所属学科:新闻传播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新闻事业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财经类相关知识背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掌握新闻报道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新闻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方面以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以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新闻传播及经济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与伦理知识; 3.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具备新闻采访、写作、拍摄、编辑、评论、现场报道与主持、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 4.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镜前表达能力、声画组合等方面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使用传播新技术的能力,熟悉新媒体传播业务,了解新闻事业发展动态,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础的调查统计方法。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经济学 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财经新闻概论、财经新闻报道、媒介经营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媒体考察、认识实习、摄影与摄像课程设计、DV创作大赛、数字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新闻媒体专业实习(高年级,18周左右)、新闻播报及节目主持训练、大学生主题论坛等。 网络与新媒体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所属学科:新闻传播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致力于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能力,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内容制作和营销传播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网络新媒体传播与媒介融合发展新趋势,具备网络新媒体采写与编辑能力、媒体创意与设计能力、产品营销与推广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较高的文字写作、口语表达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可能性,富于创新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为基础,以数字内容制作、网络营销和平台运营为核心能力,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以下基本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营销学和电子商务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内容采写、策划、传播; 3.具备在新媒体营销传播背景下有效实施策划、创意、制作、推广活动的平台运营能力; 4.了解国内外网络新媒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专业理想、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 6.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础的调查研究方法。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 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市场营销、新闻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摄影、摄像、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网络营销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非线性编辑、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融合新闻学、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摄影与摄像课程设计、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DV创作大赛、数字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社会化媒体运营实践、大学生主题论坛等。 广播电视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所属学科:新闻传播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旨在培养各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拍摄、制作、主持、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深厚的专业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传播规律,具有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新闻传播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向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与伦理知识; 3.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方法,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论、现场报道与主持、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熟悉广播电视节目采制技术; 4.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镜前表达能力、声画组合等方面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使用传播新技术的能力,熟悉数字媒体传播业务,了解数字媒体发展动态,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础的调查统计方法。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非线性编辑、电视新闻报道、电视专题与专栏、电视节目主持、影视美学、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跨文化传播、经典新闻作品分析、摄影、摄像、媒介经营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媒体考察、认识实习、摄影与摄像课程设计、DV创作大赛、数字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校内媒体实践和基层社会实践、新闻媒体专业实习(高年级,18周左右)、新闻播报及节目主持训练、大学生主题论坛等。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地址:中国 河南 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教学科研楼A座8楼
电话:0371—86179830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