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干茜,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2021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2021年河南省定向选调生,选调至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曾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中心(学生宣传中心)办公室主任、150611班团支部组织委员。
得知被母校学院选荐为优秀校友时,正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历史璀璨,前途光明。回首由懵懂到徘徊再到坚定的岁月,身份、阶段的转变总是容易引人深思。借此机会写下这篇文章,既是总结过往以自勉,也是把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以交流思想、互学共进。
坦白地讲,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时,我并不知道今天的自己会是怎样的人、会做怎样的事。那时的我虽然有着看上去不错的成绩,但是对于人生的规划并不清晰透彻。如今,我之所以能够把兴趣爱好、工作就业与社会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关键就在于“立大志,走小步”。下面我就如何“立大志,走小步”分享几点感悟。
一是要登高自卑、学而不厌,走好人生跬步。一些同学在进行人生规划时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自信,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支撑自己迈向更高的台阶。皇皇巨著,起于斗字;汪洋江海,汇自涓流。远到人生价值,近到考试就业,都需要我们平时积累跬步。我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就从基础课本入手,打好了地基、掌握了基础,对更深奥的知识理解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与之相反,我观察到的一些同学在备考时总是贪图“高大上”的知识点,往往导致为了追求答题“彩虹屁”而忽视了基础的重要性。就我个人而言,能以不错的成绩考到985学校是出人意料的,但是这个“出人意料”正是我踏踏实实创造的。考试如此,人生亦然。古人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想要成大才、担大任、成大事,就必须要从学习入手,尤其是要从基础的学习入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要戒骄戒躁,不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二是要淡泊功利、勤学多思,做到有容乃大。我经常阅读,而且读的书很“杂”:既有新闻传播专业的,也有考古、历史、法学等专业的,有诗词歌赋,也有小说、漫画。有些同学读书很功利,读书的动力是课程作业、打卡、发朋友圈,而非兴趣、习惯。以此为代表的的功利性学习容易让人的视野封闭,没有办法接受更宽广范围内的知识。要学会以淡泊的心态吸收知识,做到广涉猎、勤思考、多勾连,要以所学专业为起点,但是绝不要成为一个“太专业”的人。以我个人为例,我平时会读一些考古学、历史学的书籍,并且尝试用个人视角去思考其中的一些内容,还参加了河南大学的“夏文化”研讨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普古释新”论坛等。恰恰是因为有了“不务正业”的基础,我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开来,最后对我的硕士毕业论文也起到了不小的帮助。在此之前,我没有计划、也不会想到我读的这些“课外书”能为我的毕业提供帮助,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三是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立志当存高远。一方面,对于未来的憧憬应当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不能好高骛远。一些同学本身的努力非常“粗糙”,但是对于未来的规划不可谓不“精致”:进大厂、签国企、考部委,等等。但是,这种“憧憬”很可能会落空——想进大厂,但没有实习经验还挑三拣四不愿“将就”;想签国企,但没有赏目的个人简历还不愿在学习生活中磨炼;想考部委,但没有笔试面试基础还不愿从基础开始逐渐提高。人生是一个攀爬的过程,当自身能力不足时不妨学会先从低处起步,不断提升自己,向上攀登。另一方面,“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只要一个人的志向正确远大,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物质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在高薪工作面前,我们还是应该心怀“国之大者”,结合个人实际考虑能否将个人与祖国的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与基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财大有投身西藏建设的卢增亮、余涛等优秀的校友,全国范围内有黄文秀这样的先进模范,他们的故事都是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要运筹帷幄、有的放矢,分清主次矛盾。有了目标就要去追,但是怎么追也是一门学问。很多同学面对秋招和各种考试掺杂一起的情况时会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本质上是对于主次矛盾的把握不到位。我们常说人不能三心二意,精力只有那么多,我们只能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争取自己最愿意投身的工作中去。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时期,我都没有参加过校园招聘,因为自己明白所求是什么。我曾在20天内迎来5场考试,往往是中午人刚在郑州考完试,次日早晨就进了北京的考场,辗转多地“巡考”。应对这么多考试的方法就在于分清何为“主”、何为“次”——具体来说,我参加的考试有国考、选调和新华社招考,这其中国考的难度最大、知识点覆盖最广,所以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国考的复习中;选调的考察点基本被国考所覆盖的,只需要提前做一些个性化准备就可以轻松应对;新华社的招考更是依赖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准备也足以应对;至于课程复习方面,则是先做自我剖析,明确于个人而言,行测是难关、申论较容易,随后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侧重对行测的理解练习,要扬长处更要补短板,绝对不能陷于“会什么就一直做什么”的自我沉醉中。只有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才能避免手忙脚乱、疲于奔命的情况。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感悟。在落笔前,我重读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既为温故,也为求新。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舞台。我们生逢伟大时代,成长在奋进的道路上,我们这一代青年,参与、见证和推动民族复兴的历程,这是青年之幸,也是国家之幸。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此刻,历史的接力棒已经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愿我们心怀“国之大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淡泊,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以驰而不息、勇毅前行的姿态投身于人生篇章的孜孜书写,投身于中原崛起的漫漫征途,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限于篇幅,很多话还未来得及展开。我想这样也好——奋斗者无需多言,未来的辉煌属于现在的你们,不妨就以只言片语作抛砖引玉,期待看到澎湃的后浪,听到振奋的歌声。